學名:Amphiprion perideraion Bleeker,1855
英文俗名:Pink anemonefish
中文學名:粉紅海葵魚 (台灣魚類資料庫) / 頸環雙鋸魚(拉漢魚典)
尺 寸:
最大可長至10.0 cm TL
環 境:
棲息在珊瑚礁區,不會遷移,棲息深度為 1 - 38 m。
分 佈:
西太平洋: 泰國灣(暹羅灣),東印度洋:科科斯(基林)島至薩摩亞與東加。
形 態 特 徵:
背鰭硬棘(total):9 - 10;背鰭軟條(total):16-17;臀鰭硬棘:2;臀鰭軟條: 12 - 13. 橘色,鰭透明。一條白色紋由額頭延著背部至尾柄。一條垂直白帶介於在頭部與軀幹間。
生 態:
生活在潟湖及海岸礁區。主要白晝活動,非穴居性。一夫一妻制。雄性先熟的雌雄同體。共生海葵有Heteractis magnifica(經常),Heteractis crispa,Macrodactyla doreensis,與 Stichodactyla gigantea。在巴里島,發現會與印度洋的相似種A. akallopison共處被發現分享同一朵共生海葵。 能被人工飼養)。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fishbase.org/Summary/speciesSummary.php?ID=2024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小丑魚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