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

石斑養殖(二)石斑魚的生殖

三、石斑魚的生殖模式


大部分的石斑魚是屬於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(Protogynous hermaphrodites),代表石斑魚的生活史中,是雌性生殖線:卵巢先成熟,然後再經過自然的性轉變,而雄性生殖線的精巢再發育成熟。此種續發性的性轉變現象廣泛地存在石斑魚亞科,其性別顯然會因體型及年齡大小而不同。促成石斑魚亞科之先雌後雄的因素,至今尚不很清楚。大體而言,兩性之體型大小應有相當的重疊範圍,然而,卻有極少數種類之若干雌魚,似乎從未發生性轉變。


Epinephelus lanceolatus002  


石斑養殖(一)石斑養殖

石斑養殖


一、前言


石斑是分布於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溫暖海域沿岸的重要食用魚,屬於鮨科(Serranidae)石斑亞科(Epinephelinae)的魚類。石斑種類繁多,分類上因體色常隨環境而變化,所以很難由身體色素分類,但可以身體之斑點,做為分類之依據。根據Heemstra and Randall (1993)調查,全世界有159種石斑魚,台灣有紀錄的約52種(Lee, 1990)。由於石斑魚的肉質細嫩、鮮美,且外形美觀,廣受各地消費者喜愛,已成為名貴的海鮮之一。 微青海洋


台灣主要的養殖種類以三種為最主要的生產: 
(1)點帶石斑 (Epinephelus coioides):俗稱紅點仔、紅點石斑,英文名為orange spotted grouper,為目前台灣最多之品種,因此漁民稱此種為土斑仔。
Epinephelus coioides002  


石斑養殖(0)還有許多要修的版本...

整理石斑養殖的資料


章節:


一、前言 


二、石斑魚的生態習性


三、石斑魚的生殖模式 


四、人工繁殖


五、魚苗孵育生產


六、成魚養殖


七、石斑疾病處理